张家港高新区(塘桥镇):频频吸引参观调研,这座综合处置中心正式亮相

为不断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推动垃圾分类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目标尽快实现。经过2个月的试运行,以垃圾分类后端处置、污水治理等版块为主的张家港高新区(塘桥镇)无废新城综合处置一期项目已正式启动。当前建成的数字展厅、综合指挥中心、有害垃圾暂存中心、大件破碎中心、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厨余垃圾处置中心、污水处理中心等多个专业处理站,吸引省、市领导频频参观调研。


无废新城数字展厅


占地200余平米的张家港“无废新城数字展厅”是一所集无废新城建设成果展示、科普、交流、体验为一体的科技型展示馆,集中体现“生态、智慧、未来”的主题理念。


通过垃圾分类、智慧环卫、综合处置等7大展示区内的沙盘模型、多媒体展示、智能设备体验互动等多样化形式,向来访领导诠释高新区(塘桥镇)在人居环境治理的先进理念与举措,彰显无废新城建设显性成果。


(省生态环境厅领导参观沙盘演示)


(苏州生态环境局领导参观小纳机器人)


大件破碎、再生资源分拣中心


为积极响应《苏州市大件垃圾管理办法》及《苏州市生活垃圾管理》中推进大件垃圾、可回收物收运、处理一体化的要求,高新区(塘桥镇)在综合处置中心建设完成处理能力30吨/日的大件破碎中心,通过人工初筛、破碎、运输至专业处理公司,完成大件垃圾最大化资源利用目标。

日处理能力30吨的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则可处理废纸、废塑料、废电子电器、废玻璃、废金属、废纺织等类别的可回收物,通过地磅称重后进入分拣流水线,随后完成打包、压块、堆存,满足再生资源分拣、加工、仓储、中转的需要。


(张家港市领导参观大件垃圾、再生资源分拣中心)


厨余垃圾处置中心


高新区(塘桥镇)居民每日产生的厨余垃圾,前端收集完成后统一运送至日处理量30吨的厨余处置中心进行处理,通过微生物作用可将厨余垃圾中的有机物分解成肥料、水和二氧化碳,形成的绿色有机肥,可直接用于园林绿化和农作使用。通过前端收集+后端处置一体化的方式,为垃圾分类减量化目标的实现添砖加瓦。


(安徽交流团参观厨余处置中心、有机肥料)


综合指挥中心


为积极响应国家无废城市全流程管理的要求,高新区(塘桥镇)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从“生产源头、转移过程、处置末端”等三个环节重点突破,搭建便捷高效的可监控、可预警、可追溯、可共享、可评估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参观完成后,省、市生态环境局相关领导分别召开座谈会,重点听取了高新区(塘桥镇)“无废新城”当前工作成效及后期建设计划。


省生态环境厅黄文平副主任强调:高新区(塘桥镇)开展“无废新城”建设,是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响应国家无废城市全流程管理要求,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管理科学化水平的表现。当前高新区(塘桥镇)“无废新城”建设工作扎实稳定、方向明确、认识到位,希望大家再接再厉,将高新区(塘桥镇)“无废新城”项目打造成全市乃至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标杆。


(省生态环境厅领导召开座谈会)


苏州市生态环境局王承武副局长指出:整个无废新城建设分为诸多版块,高新区(塘桥镇)在生活垃圾分类版块建设中已初具规模,但仍需继续探索钻研,在打好生活垃圾分类前、中、后端处理的基础上,往工业固废、园林绿化等无废领域继续开发,将这座处置中心建设的更加成熟完善。


(苏州市生态环境局领导召开座谈会)


省、市领导的参观调研指导,是对高新区(塘桥镇)无废新城综合处置中心的肯定。下一步,高新区(塘桥镇)将在现有垃圾分类模式的基础上,持续搭建好建筑垃圾、工业固废垃圾、园林绿化垃圾等领域的框架,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形成全链条发力,闭环式管理,用智能化手段持续探索,进一步提高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置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