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硬兼施”,纳故环保AI智慧运营持续助力港区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来源:嘉兴港区生活垃圾分类 为深入贯彻落实《嘉兴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嘉兴港区结合辖区实际,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城区环境可持续发展,穿针走线抓实“两个建设”,持续推动垃圾分类工作高效优质地开展。截至目前,港区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100%,分类成效明显提高。 “两个建设”即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旨在进一步筑牢垃圾分类工作“坚实后盾”,扎实推进垃圾分类工作迈上新台阶。 Vol.01 在硬件建设上,嘉兴港区拥有108座定时定点清洁屋,14个“小绿桶”模式,2022年6月分别在皇都佳苑和恒大御景湾试点智能AI督导员——小纳机器人。小纳机器人是纳故环保针对垃圾分类投放场景专门设计的高端智能AI机器人,能够进行人脸识别、垃圾桶投放质量抓拍识别,以及居民投放行为抓拍识别等,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实现24小时智能监管模式。 强化硬件建设后,港区分类成效显著,平均一个智能督导员小纳使用单日达200次以上,设备通过人脸识别打开投口,整个过程无需人工操作即可自动完成,快速、准确,节约人力。感应开门能让居民在投放过程中与垃圾桶实现零接触,避免二次污染。据了解今年年底智能AI督导员小纳机器人将覆盖整个港区定时定点清洁屋,智能化分类模式将更上一层楼。 Vol.02 在软件建设上,嘉兴港区刚柔并济将分类观念植入民心,一方面开展柔性引导,加大宣传推广力度,要求各村社区每月至少开展2次垃圾分类宣传培训活动和垃圾分类进小区宣传活动。截至9月底,各村社区已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培训活动200余次,参加人数达7500人次,进一步提高了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另一方面,港区落实刚性约束,加强垃圾分类行政执法,以餐饮、商户、小区分类点为重点检查区域,严查不文明、不规范投放行为。据统计,今年以来嘉兴港区共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执法处罚案件59起,金额10620元。 接下来,嘉兴港区会持续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着重对在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等环节中出现的违法行为依法查处。同时,加大相关法规宣传力度,进一步宣传引导社会组织和居民自觉落实垃圾分类,规范分类投放行为。纳故环保将继续发挥AI智慧运营优势,持续助力港区垃圾分类试点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