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故环保:嘉兴港区创新以“智”提质 打造垃圾分类数字化管理新模式

2022年,港区分类办迎难而上,认真贯彻落实嘉兴市委市政府垃圾分类工作新要求,主动探索垃圾分类数字化转型,科学运用高科技手段,试点运用纳故环保自主研发的AI垃圾分类“督导员”——小纳机器人,科技赋能,助推垃圾分类工作精准化管理、规范化运营,助推城市精细化发展。



嘉兴港区扎实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制定了嘉兴港区区垃圾分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并在全区11个社区、59个小区建成了108座定时定点清洁屋,垃圾分类取得了阶段性工作实效。


01

AI智能监管提示居民正确分类


“你好,请勿违规投放,有摄像头抓拍哟”最近,在四牌楼社区皇都佳苑小区,居民投放垃圾时都会听到来自小纳机器人的温馨提示。居民在投放垃圾前,通过人脸识别,设备将自动开启清洁屋投口供居民投放,设备自动识别并确认投放行为正确后,即可将本次垃圾投放质量及重量录入相对应的账户中,做到精准到户。整个过程无需人工操作即可自动完成,快速、准确,节约人力。感应开门能让居民在投放过程中与垃圾桶实现零接触,避免二次污染。



02

精准锁定打造问题源头可溯


小纳机器人解决了社区在垃圾分类工作中人工督导成本高、违规取证难、执法难、整改清理不及时业务数据不准确等管理痛点问题,通过对问题发现、取证、宣教的闭环管理,建立垃圾分类长效化监管机制,不断增强居民对生活垃圾正确分类投放的意识。截至目前,一个智能AI督导员使用单日达200次以上,产生报警信息10单,对屡次不按规定进行分类和投放的居民,社区工作人员对其加强劝导和精准宣教。



03

科技赋能提高人工督导效率


港区试点垃圾分类信息化平台建设,通过互联网、物联网、形象识别、人机触摸、人工智能等先进的技术手段及设备作为支撑,形成的“互联网+”智能垃圾分类终端。实现垃圾分类智能化、信息化管理。AI智能监控系统,实现了即时提醒,解放了人工督导,还实现了垃圾分类溯源,提高了垃圾分类的准确率,也提高了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在数字化改革背景下诞生的新一代人工智能产品,正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港区分类办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港区将重点围绕垃圾分类工作,深化服务,通过政策激励、示范推广等举措,推动港区人工智能督导员全覆盖,继续提升垃圾分类工作水平,促进港区垃圾分类工作精细化管理,形成科学化管理模式,建立长效化监管机制,为居民们带来更干净、更整洁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