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无人化亭房“上线”张家港塘桥镇,垃圾分类工作加速开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垃圾分类是一项既牵着民生,又连着文明的大事,和绿色发展息息相关,自其工作由点及面,由表及里开展以来,垃圾分类意识逐渐深入人心,设施愈加多元,多方齐头并进,取得了良好效果。

传统垃圾分类亭房的“四分类垃圾桶+人工督导”,搭配“定时定点”是我国垃圾分类较为普遍的模式。可随着管理体系和分类处理设施的完善,重度依赖于人工的传统垃圾亭房显得越来越乏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巩固垃圾分类工作成果,提升居民自主投放热情,提高居民投放准确率,居民的需求推动行业不断探索革新。近日,AI无人化智慧亭房在张家港高新区(塘桥镇)黄金湾小区悄然坐落,它由纳故环保打造,采用密闭式、智能化及人性化设计,外观干净整洁。

无人化模式VS传统模式

AI精准宣教“显服务”

传统的垃圾分类投放亭需要人工督导,由于督导员专业度参差不齐、时间受限、问题投放难以精准溯源及形式难以复制等问题,逐渐弊端尽显,形同虚设;不同于此,搭配了垃圾分类智能机器人“小纳”的AI无人化智慧亭房,以24小时拟人化督导宣教等强大优势,代替“二定四分”的“人海战术”,对前来投放居民经人脸信息识别后进行个性化打招呼、知识问答。

当小纳识别到落地包行为,自动播放提示劝导语音,现场解决问题,并抓拍上传后台系统,方便督导员及时处理。由此,依靠AI技术,实现“机器换人”,定制化服务居民垃圾分类投放行为。

智慧投放设施“更便民”

除了投放过程中的宣教督导,居民投放行为本身更重要。垃圾给人带来的“脏乱臭”等刻板形象,让居民们在传统垃圾亭房投放时,只敢捂住口鼻,轻捏垃圾袋一角丢入桶然后迅速走开,更别提开口破袋。

而智慧亭房考虑到此,利用气动感应等技术,运用智能面板投口,实现联动身份识别自动开启关闭;下移式防夹手投口让高峰时无序乱丢问题和安全隐患消失殆尽。

不仅如此,亭房还设置有自动破袋和分拣装置,解决了投放垃圾时的一大“心头大患”;同时基于超声波高频次技术的智能换桶功能解决了督导员频繁驻点问题。这一系列更加便民的装置实现了双边降本增效,能激发凝聚起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共治力量。

数智管理手段“促高效”

倘若AI无人化智慧亭房只是做到更加完善的投放功能,那它就愧对于“智慧”这俩字了。亭房自带一双“慧眼”,能360度无死角侦测投放行为,将急需处理事情自动发送对应点位服务人员快速处理,这是传统亭房做不到的高效。

此外,只监测行为的机器人并不会得到青睐。由于传统亭房的单一化、分散化,使信息数据无法归统集中,无法形成规律,而在小纳的加持下,居民投放数据会在智慧亭房的中控屏集中显示,违规行为会曝光,让居民“知耻而后改”,做好垃圾分类的第一负责人。

所有这些功能全得益于亭房智控模块的联动管理,它联动设施设备实现自监测、自清洁,联动web、移动端实现可视化、协同化,联动一切。精准服务,科技赋能,纳故环保用“数智”运营来“数治”分类。

AI无人化智慧亭房将在张家港塘桥镇黄金湾小区持续运行,促进该地区的垃圾分类工作更高效,更有序进行。

对于垃圾分类行业而言,以“智能化”技术驱动垃圾分类处理全流程“智慧化”革新转型也很重要。在中国科技发展日益加快、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企业创新和居民需求相互成就,共同推进垃圾分类产业迈出更新更大的步伐。

在未来,纳故环保将持续优化垃圾分类无人化解决方案,用技术革新和智慧化运营探索、解决垃圾分类行业更深层次的问题,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