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垃圾分类“新时尚”,纳故环保推动港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走深走实自垃圾分类工作开展以来,嘉兴港区分类办坚持党建引领、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类体制机制,针对城镇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短板弱项,着重推进生活垃圾全流程处置、全过程监管、全覆盖宣传,推动整个港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走深走实,全面提升港区人居环境。 投放模式创新化前端分类更准确港区在城镇全面实行“定时、定点、定人”的“三定四分”模式后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此基础上引入纳故环保“小纳”机器人,推行了AI督导员智能分类模式,取代人工督导并且投放时间相对延长。目前全天投放时间可达13.5小时。 居民凭借本月垃圾分类投放优秀记录可在下月获得一卷易腐垃圾袋,该模式开展至今,有效调动了广大居民积极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热情。 宣传角度多样化吸引全民齐参与天妃小学利用“开学第一课”等组织学生、小朋友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培养学生分类意识,营造“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良好氛围。 港区分类办发布关于在全区明确“首宣责任制”工作规定的通知,要求港区各村社区、企事业单位针对首次来港人员,普及生活垃圾分类首宣制,提高外来人口参与垃圾分类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各社区采取线上线下两种模式,联合物业巡查清洁屋的违规投放行为,对于不文明行为进行劝阻+普法宣传。 收运方式数字化平台监管更透明港区城镇为有效做好垃圾分类清运,让垃圾分类这项工作善始善终,从而畅通垃圾分类“最后一公里”。对垃圾清运线路进行合理规划,实行定时、定点、定线路收运,实时传送到港区垃圾分类大数据平台上,并且能实时预警会对一些异常情况发出警报,为垃圾分类工作提供数据支持等。 港区农村创新性在易腐垃圾桶、其他垃圾桶上装载含有智能芯片的二维码卡片,收运车搭载的智能电子秤可使用4G网络,具备扫码、IC卡识别、智能称重、智能评分等功能,数据将上传至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平台,方便监管每日的垃圾收运情况,并根据平台数据定期开展垃圾分类激励活动。 |